全球今熱點:我們怎么從股市里吸取教訓?
2022-12-05 07:45:41 |來源:雪球
我們都是凡人,只要進入股市,做錯是難免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怎么去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這就從我退休后的2015年開始說起。
2015年上半年因為生病沒操作一分錢股市,下半年雖然股市暴跌,但我選擇了滿倉分級A,大幅度戰勝了市場。當時我考慮到多策略分散風險,知道了不用編程的果仁網,日以繼夜的研究,最終確定了小市值策略。
(資料圖片)
說干就干,2016年從熔斷開始,最終滬深300下跌了11.28%,又是繼續了2015年下半年的熊市,但因為我滿倉了小市值策略,當年竟然還盈利了18.96%。
連續兩次大幅度跑贏市場,免不了意氣風發,再加上雪球上也因為我寫的很多量化文章而粉絲大增,感覺一路陽光燦爛。沒想到接下來的2017年因為劉士余打擊殼資源導致小市值策略失效。2017年滬深300指數大漲21.78%,而我全年只有4.63%的收益率。
2017年是大藍籌白馬風格,我當時錯誤的吸取了小市值的教訓,全面轉向白馬藍籌,而且更要命的是錯誤的理解了價值投資,大熊市來了一直滿倉死扛,最終賬戶合計全年虧損了27.43%,不僅僅創出了歷史最高虧損比例,也同時創出了歷史最高虧損額。
更加有諷刺意義的是,如果我堅持小市值策略,2018年的虧損額和虧損比例會小很多。這個時候考驗來了,到底是繼續堅持白馬策略,還是再次換回小市值策略?
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我大概500多元買的茅臺,但買了沒多久,2018年的10月份就遇到了茅臺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個跌停,當月茅臺跌了24.81%,差不多跌去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失敗的策略,是否還要堅持?成功的策略很容易堅持,失敗的策略很容易放棄,但這個失敗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這需要我們投資者冷靜判斷。
當時我根據A股漲會漲過頭,跌也會跌過頭的特地,判斷白馬股還有行情,結果從2018年開始,我持有以茅臺為首的白馬股整整3年,特別是在2019、2020年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那么什么時候茅臺估值高了呢?到了2019年年中的時候,茅臺已經接近1000元,就有人說1000元是一個頂部了,因為當時的PE已經接近40倍,從歷史上看已經是到了高位了。但我堅信A股的特點一定會漲過頭的,至于頂部在什么位置,我也不知道,只能等右側。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茅臺在2021年年初最高漲到2600元,好笑的是,當年有人說1000元是頂部,漲到2600的時候,竟然又有人看到3000元。
我一直拿到2021年的年中,當時花費了1個月時間回測了大量的可轉債數據,判斷下來可轉債的年收益率中樞大概在35%,而當時茅臺已經跌倒2000元左右了,再要漲30%到2600元幾乎是不可能了。所以最終下決心清楚了以茅臺為首的全部白馬股,全倉換成了可轉債。
最后我重倉的茅臺從2000元跌到現在的1600元,招行從51元跌到34元,隆基從63元跌到48元,分別下跌了20%、33%、24%,而我的賬戶這1年多漲了43%。一進一出差異驚人。
總結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我強烈感覺到,過去的成功的策略,不代表將來的成功;但過去失敗的策略,也不代表將來的失敗。熊市里的白馬失敗,不代表牛市里的白馬的失敗,同樣牛市里的白馬的成功,也不代表熊市里的白馬的成功。
普通人遇到成功的策略大多數都是慣性思維路徑依賴,這是最近2年很多人的白馬策略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次能從2018年年中持有茅臺等白馬股整整3年到2021年年中全部換倉成可轉債一直到今天,很多人很羨慕,其中我自己有幾點體會: 1、堅持茅臺三年的并不是估值,如果看估值,2019年年中在茅臺1000元左右的時候估值就已經到了歷史的高位了,但最高沖到了70倍,這是絕大多數人沒有預料到的。我還是在跌到2000元的時候,斷定短期無法再回到2600元,再加上回測可轉債的結果增強了換倉的信心。 2、我用的量化模型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喂”出來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沒有很早重倉可轉債的一個重要原因。我不太善于用傳統的方法來分析個債。有利有弊,弊就是要等積累的大量的數據后才能動手分析,而且數據越多效果越好。 3、把白馬和可轉債的做相對比較,是需要熟悉不同品種的,跨品種的比較,是我的“用廣度替代深度”的投資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一方面要有足夠的能力圈,另外一方面還要具備量化工具的熟練運用。這些恰恰我都具備了。當然成功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遇到失敗不要氣餒,要仔細分析原因,積累經驗。
同時遇到失敗的策略也不要輕易放棄,最典型的是小市值策略,雖然2017年嚴重失效,但后來幾年的效果其實還相當不錯。這幾個月我配置了大概7%的小市值用來打新,結果沒想到小市值最近的表現不僅遠遠超過可轉債策略,還在11月份跑贏了絕大部分指數。
所以不管過去是成功的策略還是失敗的策略,將來能不能用,不能光看歷史表現,最關鍵的還是要預測將來的表現,做相對比較,最終確定重倉哪些,輕倉哪些,放棄哪些。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全球今熱點:我們怎么從股市里吸取教訓?
2022-12-05 -
StoneX: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沒有科學依據” 未來十年美國...
2022-12-05 -
溫氏股份擬以9億元至18億元回購公司股票
2022-12-05 -
世界觀點:長江健康子公司長江醫藥投資擬以3944萬元收購江和...
2022-12-05 -
天天觀察:◆今日新股1、豐立智能,申購代碼301368,
2022-12-05 -
聚焦:解封了,這只股票按耐不住了?
2022-12-05 -
全球微動態丨東軟集團將于12月5日注銷本次回購1843.23萬股
2022-12-05 -
12.4下周策略下周個人策略地產適當參與,萬科
2022-12-05 -
世界即時:12.04 此處潮漲,彼處燈歇
2022-12-05 -
陽光電源董事長把董秘罵了一頓簡單講下事情起因經過結
2022-12-05 -
重點聚焦!【連板梯隊】通潤裝備(股權轉讓+光伏逆變器+儲能柜
2022-12-05 -
即時:【祥鑫科技11月30日接受機構調研,包括知名機構
2022-12-05 -
世界頭條:一些決勝盤口
2022-12-04 -
國交運姜明:油運2023展望通脹和“安全”或為
2022-12-04 -
快訊:1205-1209
2022-12-04 -
天天熱文:股價大跌過半凈利潤下滑超20%,主打情懷的李子園轉...
2022-12-04 -
全球速讀:數據經濟之大數據
2022-12-04 -
每日關注!手握400億,補齊短板的小鵬汽車將迎拐點
2022-12-04 -
普利制藥注射用更昔洛韋獲上市許可
2022-12-04 -
【康恩貝】核心要點小結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