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早篩不賺錢,“基因測序第一股”連續兩年虧損,實控人欲套現1.63億還債
2023-04-18 05:41:34 |來源:時代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文若楠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資料圖)
連續2年虧損的“基因測序第一股”遭實控人和重要股東減持。
4月16日晚間,貝瑞基因(000710.SZ)披露公告稱,高揚、侯穎擬將所持公司3.8085%股份轉讓給自然人黃麒瑋,轉讓款1.63億元將用于償還股票質押融資協議下欠質權人的負債本金,以降低股票質押風險,質權人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高揚系貝瑞基因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侯穎為高揚的一致行動人,目前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針對本次股份轉讓,4月17日,時代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貝瑞基因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轉讓股份償債事宜系實控人需求,與公司經營無關。
同日,貝瑞基因股東宏瓴思齊(珠海)并購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宏瓴并購”)計劃在2023年1月10日(含)至2023年7月9日(含)期間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2127.63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6.0000%)。
2022年年報顯示,宏瓴并購為貝瑞基因第三大股東,持股數量為3000萬股,持股比例為8.46%,此次預計減持數量占其持股數量的比例高達70.92%。公告稱,上述減持計劃實施時間已過半,宏瓴并購尚未減持公司股份,本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受上述消息影響,4月17日,此前連續2日漲停的貝瑞基因盤中跌停,最終報收14.95元/股,跌9.94%,總市值53.01億元。
業績“變臉”,連續兩年虧損
貝瑞基因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檢測服務和基因檢測相關的設備、試劑銷售。
2016年12月,貝瑞基因作價43億元借殼*ST天儀,搶先華大基因(300676.SZ)上市,成為“基因測序第一股”。2017年8月,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公司控股股東由成都天興儀表(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興儀表”)變更為高揚。
2022年年報顯示,貝瑞基因的第一大股東為天興儀表,持股比例為12.41%。在本次股份轉讓前,高揚的持股比例為10.6063%,侯穎的持股比例為5.6981%,若本次股份轉讓完成,高揚和侯穎的持股比例將分別降低至8.1811%和4.3148%,兩者合計12.4959%,與天興儀表僅相差0.859%。
這引發了市場對貝瑞基因控制權穩定性的質疑。
“影響是有可能的,即可能會影響到原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控股權的穩定性。”知名財稅審專家、江蘇四維咨詢集團首席咨詢師劉志耕對時代財經分析指出,由于高揚個人不是控股股東,因此其必須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使其擁有能夠控股的要求,如通過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擴大其對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以此來鞏固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
“特別是在本次轉股之前,如果高揚原來的控股優勢很微弱的情況下,更是要謹慎考慮,否則,很可能存在失去控股權的風險。”劉志耕稱。
不過,在披露股份轉讓公告的同一天,貝瑞基因同時發布了一份由天興儀表出具的《說明函》,天興儀表明確表示,“充分認可并尊重高揚作為貝瑞基因實際控制人的地位,在符合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的情況下,支持高揚持續作為貝瑞基因的實際控制人”“本公司及本公司控制的主體不謀求對貝瑞基因的控制權,不謀求成為貝瑞基因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相比控制權的穩定性,對眼下的貝瑞基因而言,更嚴峻的問題是急轉直下的業績。
根據公告,2017-2019年,貝瑞基因實現營收分別為11.71億元、14.40億元和16.18億元,同比增長27.07%、22.93%和12.35%;并以101.90%、103.41%、98.19%的完成率分別取得了2.33億元、3.20億元、3.97億元的扣非凈利潤,累計完成業績承諾的100.80%。
但業績承諾期剛過,貝瑞基因的財報就開始“變臉”。2020-2022年,貝瑞基因營收、凈利潤雙雙走上下坡路,且在2021年、2022年出現連續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2年,貝瑞基因實現營收分別為15.40億元、14.22億元、13.68億元,同比下滑4.78%、7.67%、3.81%;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07億、-1.108億元、-2.548億元,同比下滑46.07%、152.60%、129.91%;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45億元、-1.302億元、-1.739億元,同比下滑61.03%、213.70%、33.53%。
針對業績下滑原因,貝瑞基因在2020年、2021年年報中均提到新冠疫情對業績帶來的沖擊。對于2022年的虧損,貝瑞基因則表示,原因之一在于基礎科研業務報告期內受區域性訂單波動影響,導致收入下降。
年報顯示,貝瑞基因的基礎科研業務主要是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測序分析服務。2022年,該項業務實現營收約2.16億元,占公司營收總額的15.81%,同比2021年下滑31.31%,是包括醫學檢測服務、試劑銷售、設備銷售這幾項主營業務在內營收降幅最大的板塊。
對此,前述證券部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坦言,“貝瑞基因的基礎科研業務實際上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因為核心客戶在北京和上海地區,2022年上半年疫情比較嚴重,一些項目沒有再繼續進行。”
另外,貝瑞基因的設備銷售業務板塊同樣表現不佳。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該項業務實現營收9155.42萬元,同比下降21.64%。
“受需求波動影響,測序儀出貨量較2021年同期略有下降。”貝瑞基因在2022年年報中解釋稱。
押寶腫瘤早篩受挫,拿什么提振業績?
就2022年虧損的原因,貝瑞基因提到,“聯營企業投資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等增加”。投資不善,或是近年來貝瑞基因業績受挫的另一面。
2022年,貝瑞基因的投資收益繼續保持負數,為虧損5941.93萬元。根據年報披露的數據,這一虧損主要由聯營企業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和瑞基因”)所導致。2022年,和瑞基因在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為虧損5633.17萬元。
天眼查及貝瑞基因年報顯示,和瑞基因成立于2017年,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主要從事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的腫瘤中晚期基因檢測及腫瘤早篩早診業務。貝瑞基因是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8.27%。
根據2022年年報,目前,和瑞基因已經擁有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多癌種早篩產品“全思寧”,另外在伴隨診斷領域也有十余款基因檢測產品。盡管承載著貝瑞基因對腫瘤基因檢測業務的希冀,但和瑞基因的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2年,和瑞基因分別實現營收約1.28億元、1.61億元和1.34億元,凈利潤則分別虧損3.19億元、3.06億元和3.09億元。
“和瑞基因是從公司的腫瘤部獨立出去的,是公司參與腫瘤早篩業務的主要路徑,公司不干涉和瑞基因的經營。實際上,不止和瑞基因,國內腫瘤早篩企業目前多數處于虧損狀態,因為前期研發投入大于經營能夠產生的利潤,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前述證券部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
早在今年2月份,貝瑞基因宣布放棄對和瑞基因控股權的收購。“公司本次放棄收購權系基于腫瘤業務公司目前市場估值及業務經營情況,并結合公司及福建和瑞目前財務狀況做出,符合公司現階段發展安排。”貝瑞基因在2023年2月8日的公告中寫道。
“雖然放棄了收購,但貝瑞基因仍然是和瑞基因的重要股東,可以看到我們的持股比例與其他持股較多的股東相差不多。”前述證券部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
而投資者更關心的是,在押注腫瘤早篩賽道受挫之后,貝瑞基因又將依靠什么提振業績?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腫瘤早篩不賺錢,“基因測序第一股”連續兩年虧損,實控人欲...
2023-04-18 -
精選!眾多酒類新品亮相糖酒會,機械臂調酒、白酒咖啡.........
2023-04-18 -
環球訊息:俄羅斯也要研發自己的ChatGPT:最快兩年搞定 不會...
2023-04-18 -
大利好!這項輸氫技術迎來突破 聰明資金已出手布局
2023-04-18 -
當前快播:榮盛發展:榮盛控股等合計減持7630萬股 占總股本1.755%
2023-04-17 -
明星抗癌藥PD-1出海圖鑒:國內成“卷王”,遲遲拿不到美國入場券
2023-04-17 -
世界熱消息:21健訊Daily|康希諾二價新冠mRNA疫苗獲批臨床;...
2023-04-17 -
天天觀熱點:首次登場的廣交會D區展館,何以令人驚嘆?
2023-04-17 -
環球快消息!碳酸鋰電池跌破20萬/噸,車企降價有底氣了?
2023-04-17 -
全球熱門:2023“優游新疆”高質量創新發展峰會在烏魯木齊舉行
2023-04-17 -
熱門看點:保時捷(POAHY.US)Q1交付量創新高 中國市場交付量同比增21%
2023-04-17 -
全球資訊:Wedbush:特斯拉(TSLA.US)未來有望保持20%的汽車毛...
2023-04-17 -
每日速看!阿里云,在AI戰場鳴槍
2023-04-17 -
全球財經連線|廣交會萬商云集,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3-04-17 -
全球財經連線|廣交會萬商云集,參會外商怎么說?
2023-04-17 -
星星科技:星耀廣交會,跨入新起點
2023-04-17 -
環球新動態:旺蒼:“農技專家+互聯網”為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2023-04-17 -
19.1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入 助力銀行指數創近一年新高
2023-04-17 -
華泰證券(06886):共計1422.3萬股可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將于...
2023-04-17 -
法拉第未來(FFIE.US)FF 91首臺量產車正式下線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