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播資訊】債市風波席卷銀行理財 理性看待千只產品破凈
2022-11-21 08:30:50 |來源:中國基金報
債券市場劇烈調整,引發債券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暴跌。一款R2級理財產品甚至出現暫緩贖回的情況,不少投資者擔憂流動性風險。
(資料圖片)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釋放流動性,債券整體已回歸穩定。投資者對于短期波動無需過于擔憂,理性布局,繼續持有以待債市企穩。
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
債市大跌席卷銀行理財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中(剔除近兩個月無凈值數據的產品),有2415只單位凈值小于1,不過多數虧損幅度較小,基本在0.98元至0.99元之內。
銀行理財產品多以穩健低波動著稱,此次短時間大面積破凈,引發投資者關注。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高鵬表示,11月份以來,無論是利率債還是信用債、企業債利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10年期國債利率從11月1日的2.6605%上升到11月17日的2.8372%,上升17.67個BP。利率的上升壓制了債券的收益率,中證全債指數11月以來累計下跌0.8%。“債券下跌的邏輯在于對經濟復蘇的預期轉好,政策退坡、利率上行的預期增強。而理財產品多數是固定收益類產品,作為底層資產的債券大幅下跌,理財產品凈值相應地出現了較大波動,投資者恐慌式的拋售、贖回加劇了理財產品凈值的波動。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蔣睿認為,今年債市主要的交易邏輯是防疫、地產拖累和經濟衰退。近期防疫轉松,地產方面出臺有力支持政策,預期經濟向好,債市交易的是經濟好轉預期。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還是以債券為主,也就產生了回撤。
理財產品凈值急跌,銀行理財子公司迅速出來解釋情況甚至道歉。截至11月18日,已有約18家機構向投資者解釋情況,他們強調這些是短期出現的問題,長期有信心保持樂觀。
流動性風險可控
超2000只銀行理財“破凈”,個別中低風險產品觸發大額贖回。
對此,蔣睿表示,債券型產品管理的難度在信用風險,也在流動性風險的管理上。通常,機構都會留有類現金資產來應對日常贖回,大部分產品都遭遇巨額贖回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實際上,整體來看,破凈峰值不及年初,對銀行理財機構的投資運作影響有限。”普益標準研究員姜玲介紹,在經歷3月份市場“破凈潮”后,銀行理財機構對新發產品進行了調整。封閉式產品期限有所延長,截至2022年6月份,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延長至443天,同比增長57.65%,短期內贖回壓力較小。
南方某大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表示,贖回壓力對個別組合是客觀存在的。當前債券市場深度和交易活躍程度都較好,調整到位后會有穩定資金關注,同時市場流動性環境較為均衡,出現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望企穩
此次債市調整對銀行理財產品短期收益率影響頗大。方正證券11月16日研報數據顯示,固收類理財凈值11月以來跌幅擴大,理財凈值下跌的理財產品占比為34%,明顯高于10月下跌占比12.5%。理財凈值回撤使得理財規模減小。截至11月15日,理財合計規模為27.9萬億,較10月底的28萬億減少約1000億;固收類理財產品由18.68萬億降至18.5萬億,減少1800億元。
數據還顯示,同期,3萬多只理財產品中,超過1萬只在最近一周出現負收益。
收益率是否會繼續下行?王高鵬表示,今年資管新規正式實行,銀行理財產品逐漸向凈值化轉型,不設定也不再承諾預期收益率,每天的市場波動都體現為凈值的變化。“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具備持續下行的基礎。央行的三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提到,目前我國經濟復蘇偏向樂觀,有效需求恢復的勢頭日益明顯,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國內經濟面臨的環境更趨復雜,海外通脹高位運行,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我國的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寬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經濟好轉預期的交易不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快速交易完成。”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蔣睿表示,今年股票市場表現不佳,避險情緒高漲,很多資金涌入債券市場,導致銀行間利率低于政策利率,這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另一方面,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后,市場接受需要過程,導致破凈后出現贖回潮,進一步引起債市的非理性超跌。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蔣睿則表示,拉長時間來看,利率下行是大趨勢,但中間會有一些波動。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確實是一個趨勢,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
面對債券市場的急跌,近兩天央行大量流動性投放,市場已經逐步平穩。同時,央行、證監會、外管局發文打出債市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
蔣睿表示,上周三央行采用了一定的流動性呵護,交易情緒有所修復,贖回情況逐步穩定。“情緒徹底修復后會逐步達到新的平衡。情緒導致的非理性拋售修復要快于正常進度,最終債市會回歸經濟基本面。”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也表示,市場情緒已經充分釋放,隨著收益率的逐漸調整,債券的吸引力回升,資金入市逐漸修復市場行情,波動趨勢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
投資者應冷靜布局
那么,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極端局面?
劉銀平表示,理財產品凈值漲跌起伏是正常現象,投資者不應一遇到產品凈值或收益下跌就急著贖回,應關注產品的中長期收益走勢。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投資者也應該充分了解自身的風險偏好及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情況,不購買超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姜玲表示,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凈值波動。短期市場波動不代表產品到期后會呈現的最終收益,可長期持有產品靜待市場修復。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在回撤和波動控制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待市場企穩,仍具流動性配置價值。
“對于長期配置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不需要過度擔心利率風險帶來的回撤。利率擇時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擇時的性價比也不高,還是要繼續持有等待凈值修復。”蔣睿表示,投資者可以綜合考慮資金的可用時間、其他投資機會,做出判斷。除非發生踩踏和信用風險,都可以選擇做時間的朋友,等待產品凈值修復。
關鍵詞: 銀行理財
標簽閱讀
-
【環球播資訊】債市風波席卷銀行理財 理性看待千只產品破凈
2022-11-21 -
全國首個數據要素全生態產業園揭牌 網絡可視化行業景氣度有...
2022-11-21 -
天天要聞:[特變電工]硅料、煤炭業務發力,業績維持高增長
2022-11-21 -
全球今亮點!同和藥業接受調研,回復CMO/CDMO業務方面進展情況等
2022-11-21 -
環球訊息:迦南智能:預中標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2022 年第六
2022-11-21 -
天天快播:[東鵬飲料]東鵬飲料收入環比提速,期待成本拐點
2022-11-21 -
快消息!清盤數量最多!基金大范圍踩雷,規模大降,管理層頻...
2022-11-21 -
天天觀天下!A股公司發行GDR熱情升溫
2022-11-21 -
[晨光股份]股份回購彰顯心,傳統業務環比改善
2022-11-21 -
環球速看:[華蘭生物]點評報告血制品業務企穩,流感疫苗季節...
2022-11-21 -
百事通!年內第二大解禁潮來襲,2023年科創板解禁市值超萬億元
2022-11-21 -
【全球速看料】金奧博、保利聯合、壺化股份
2022-11-21 -
全球通訊!世界白銀協會:今年白銀短缺將達到幾十年來最高水平
2022-11-21 -
每日資訊:[旭升股份]盈利能力持續回升,儲能業務有望成為成...
2022-11-21 -
今日視點:[帥豐電器]行業承壓營收下行,盈利能力逐漸恢復
2022-11-21 -
環球通訊![捷順科技]三季度經營情況好轉,具備云服務轉型先...
2022-11-21 -
[奧來德]2022年定增預案點評實控人全額認購2.4億元定增,大力...
2022-11-21 -
轉不同的行業估值不同,同行業不同股票估值也會相差
2022-11-21 -
【數說世界杯】最“壕”世界杯!卡塔爾豪擲超1.6萬億超三成GD...
2022-11-21 -
天天短訊!王濛、黃健翔的“濛翔組合”再合體?驚喜亮相開幕...
2022-11-20